辣椒的功效与作用(临床应用)

辣椒的功效与作用(临床应用)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辣椒
辣椒的功效与作用(临床应用)


拼音Là Jiāo
别名辣子、辣角、牛角椒、红海椒、海椒、番椒、大椒、辣虎
来源茄科辣椒属植物
辣椒
Capsicum frutescens L.[C. annuum L.],以
果实、根

茎枝
入药。6~7月果红时采收,晒干。
性味果:辛、热。
功能主治果:温中散寒,健胃消食。用于胃寒疼痛,胃肠胀气,消化不良;外用治冻疮,风湿痛,腰肌痛。
根:活血消肿。外用治冻疮。
用法用量果1~3钱;根外用适量,煎水洗患处。
注意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,急性胃炎,肺结核以及痔疮或眼部疾病患者忌用。
备注(1)
辣椒
变种很多,同供药用者尚有:
指天椒
(长柄椒)Capsicum frutescens L. var. conoides (Mill.)Bailey;
簇生椒
(朝天椒)Capsicum frutescens L. var. fasciculatum (Sturt.)Bailey;
小指椒
(象牙辣椒、细长辣椒)Capsicum frutescens L. var. acuminatum Fingh.;
长辣椒
Capsicum frutescens L. var. longum Bailey。总之,凡果实尖长而辣者可用,形圆而不辣者如
灯笼椒
(柿子椒)则不入药,
青辣椒
也不药用。
(2)辣椒有刺激性,若有疮疖、牙痛、痔疮或眼部疾病,不宜食用。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中药大辞典》:辣椒
拼音Là Jiāo
别名番椒、秦椒(《群芳谱》),辣茄(《花镜》),辣虎(《药性考》),腊茄(《药检》),海椒、辣角(《遵义府志》),鸡嘴椒(《广州植物志》)。
出处《植物名实图考》
来源为茄科植物
辣椒

果实
。7~10月间果实成熟时采收。
原形态一年生草本,茎高45~75厘米。单叶互生;叶片卵状披针形,长5~9.5厘米,宽1.5~2厘米,全缘,先端尖,基部渐狭,延入叶柄;叶柄长。花1~3朵,腋生,白色;萼广钟形,先端5齿;轮状花冠,径长9~15厘米,5裂,裂片长椭圆形,镊合状排列,较冠筒长;雄蕊5,有时6~7枚,插生于花冠近基部处,花药长圆形,纵裂;雌蕊1,子房2室,少数3室,花柱线状。浆果成熟后变为红色或橙黄色,形状与大小;经栽培后,变异很大,有长圆锥形、灯笼形或球形等;果梗长可至3.5厘米,直立或下垂,先端膨大,萼宿存。种子多数,扁圆形,淡黄色。花期6~7月。果期7~10月。
化学成分果实所含辛辣成分为辣椒碱、二氢辣椒碱、降二氢辣椒碱、高辣椒碱、高二氢辣椒碱;壬酰香荚兰胺、辛酰香荚兰胺;色素为隐黄素、辣椒红素、微量辣椒玉红素、胡萝卜素;尚含维生素C、柠檬酸、酒石酸、苹果酸等。
种子含龙葵碱、龙葵胺,极可能尚含澳洲茄边碱、澳洲茄胺、澳洲茄碱等生物碱。
药理作用①对消化系统的作用
辣椒酊或辣椒碱,内服可作健胃剂,有促进食欲、改善消化的作用。动物试验(巴索夫胃痿狗)证明,辣椒水的刺激口腔黏膜,反射性地加强胃的运动。用各种辣椒制成的调味品,人口服后,可增加唾液分泌及淀粉酶活性。大剂量口服可产生胃炎、肠炎、腹泻、呕吐等。曾有报告辣椒对离体动物肠管有抑制及解痉作用。
②抗菌及杀虫作用
辣椒碱对蜡样芽胞杆菌及枯草杆菌有显着抑制作用,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无效。其枝、叶并无抗菌作用,仅对结核杆菌有很轻微的抑制。10~20%辣椒煎荆有杀灭臭虫的功效。
③发赤作用
外用作为涂擦剂对皮肤有发苏作用,使皮肤局部血管起反射性扩张,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旺盛。酊剂可用于冻疮;但也有人认为,辣椒仅强烈刺激感觉神经末梢,引起温暖感,对血管则很少影响,高浓度也不发泡,故不能视为发赤剂。
④对循环系统的作用
辛辣物质(生姜、胡椒,特别是辣椒)可刺激人舌的味觉感受器.反射性地引起血压上升(特别是舒张压),对脉搏无明显影响。辣椒碱或辣椒制剂对麻醉猫、犬静脉注射可引起短暂血压下降、心跳变慢及呼吸困难,此乃刺激肺及冠脉区的化学感受器或伸张感受器所引起。对离体豚鼠心房则有直接的兴奋作用,对大鼠后肢血管也有收缩作用。
⑤其他作用
国外曾报道,食用红辣椒作调味品(品种不明)的食物3周后,可使血浆中游离的氢化可的松显著增加,尿中的排泄量也增加;还能降低纤维蛋白溶解活性。地上部分的水煎剂对离体大鼠子宫有兴奋作用。
性味辛,热。
①《群芳谱》:”味甚辣。”
②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:”味辛,温,无毒。”
③《食物宜忌》:”辛苦,大热。”
归经《纲目拾遗》:”入心、脾二经。”
功能主治温中,散寒,开胃,消食。治寒滞腹痛,呕吐,泻痢,冻疮,疥癣。
①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:”消宿食,解结气,开胃口,辟邪恶,杀腥气诸毒。”
②《百草镜》:”洗冻瘃,浴冷疥,泻大肠经寒澼。”
③《药性考》:”温中散寒,除风发汗,去冷癖,行痰逐湿。”
④《食物宜忌》:”温中下气,散寒除湿,开郁去痰,消食,杀虫解毒。治呕逆,疗噎膈,止泻痢,祛脚气。”
⑤《药检》:”能祛风行血,散寒解郁,导滞,止澼泻,擦癣。”
用法用量内服:入丸、散,3~8分。外用:煎水熏洗或捣敷。
注意阴虚火旺及患咳嗽、目疾者忌服。
《药性考》:”多食眩旋,动火故也。久食发痔,令人齿痛咽肿。”
复方①治痢积水泻:辣茄一个。为丸,清晨热豆腐皮裹,吞下。(《医宗汇编》)
②治疟疾:辣椒子,每岁一粒,二十粒为限,一日三次,开水送服,连服三至五天。(吴县《单方验方选编》)
③治冻瘃:剥辣茄皮,贴上。(《纲目拾遗》)
④治毒蛇伤:辣茄生嚼十一、二枚,即消肿定痛,伤处起小泡,出黄水而愈。食此味反甘而不辣。或嚼烂敷伤口,亦消肿定痛。(《百草镜》)
各家论述《纲目拾遗》:”辣茄性热而散,亦能祛水湿。有小仆暑月食冷水,卧阴地,至秋疟发,百药罔效,延至初冬,偶食辣酱,颇适口,每食需此,又用以煎粥食,未几,疟自愈。良由胸膈积水,变为冷痰,得辛以散之,故如汤沃雪耳。”
临床应用①治疗腰腿痛
取辣椒末、凡士林(按1:1)或辣椒末、凡士林、白面(按2:3:1)加适量黄酒调成糊状。用时涂于油纸上贴于患部,外加胶布固定。治疗65例,有效者25例,明显见效者23例,症状消失者1例,无效16例。多数在用药后15~30分钟内局部发热,1小时后局部有烧灼感;部分病人有触电感。发热烧灼感常持续2~24小时,最长可持续48小时,并有全身热感和出汗,普遍在敷药后觉关节活动灵活柔软,有轻快感。检查可见局部充血、发热,少数病人发生皮疹和水泡。
②治疗一般外科炎症
取老红辣椒焙焦研末,撒于患处,每日1次;或用油调成糊剂局部外敷,每日1~2次。临床治疗腮腺炎、蜂窝织炎、多发性疖肿等共557例,用药2~10天不等,均有效果。
③治疗冻疮、冻伤
取辣椒1两切碎,经冻麦苗2两,加水2000~3000毫升,煮沸3~5分钟,去渣。趁热浸洗患处,每日1次。已破溃者用敷料包裹,保持温暖。治疗200例,治愈188例,有效8例,无效4例。治愈者最少用药1次,最多者11次,绝大多数在5次以内。有溃疡形成者疗效较差,且洗时有痛感;发生在面部者因不便浸洗,疗效不及发生在手足者满意。有用辣椒30克连籽切碎,加入熔化的凡士林250克中,继续熬至翻滚后10~15分钟,滤去辣椒,再加入樟脑15克混匀。于冻伤初起时涂擦患部(巳破者不能用),至局部有热感为止,每日2~3次。
④治疗外伤瘀肿
用红辣椒晒干研成极细粉末,按1:5加入熔化的凡士林中均匀搅拌,待嗅到辣味时,冷却凝固即成油膏。适用于扭伤、击伤,碰伤后引起的皮下瘀肿及关节肿痛等症,敷于局部,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。治疗12例,7例痊愈,3例症状减轻,2例效果不显。有效病例一般敷药4~9次。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辣椒
拼音Là Jiāo
英文名Hot Pepper, Caynne Pepper, Chilli
别名番椒、辣茄、辣虎、腊茄、海椒、辣角、鸡嘴椒、红海椒、辣子、牛角椒、大椒、七姐妹、班椒
出处出自《植物名实图考》;1.《药检》:辣茄,种种不一,入药惟取细长如象牙,又如人指者。作食料皆可用。
2.《遵义府志》:番椒,其形状有数种。长细似角者,名牛角海椒,细小如笔头,丛结尖仰者,名篡椒,二种尤辣。一种扁圆形,色或红或黄,味不甚辣,名柿椒。
来源药材基源:为茄科植物辣椒的果实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psicum annuum L.
采收和储藏:青椒一般以果实充分肥大,皮色转浓,果皮坚产而有光泽时采收;干椒可待果实成熟一次采收。可加工成腌辣椒、清酱辣椒、虾油辣椒。干椒可加工成干制品。
原形态一年生或有根多年生草本,高40-80cm。单叶互生,枝顶端节不伸长而成双生或簇生状;叶片长圆状卵形、卵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4-13cm,宽1.5-4cm,全缘,先端尖,基部渐狭。花单生,俯垂;花萼杯状,不显着5齿;花冠白色,裂片卵形;雄蕊5;雌蕊1,子房上位,2室,少数3室,花柱线状。浆果长指状,先端渐尖且常弯曲,未成熟时绿色,成熟后呈红色,橙色或紫红色,味辣。种子多数,扁肾形,淡黄色。花、果期5-11月。
性味味辛;性热
归经归脾;胃经
功能主治温中散寒;下气消食。主胃寒气滞;脘腹胀痛;呕吐;泻痢;风湿痛;冻疮
用法用量内服:入丸、散,1-3g。外用:适量,煎水熏洗或捣敷。
注意阴虚火旺及患咳嗽、目疾者忌服。《药性考》:多食眩旋,动火故也。久食发痔,令人齿痛咽肿。
复方①治痢积水泻:辣茄一个。为丸,清晨热豆腐皮裹,吞下。(《医宗汇编》)②治疟疾:辣椒子,每岁一粒,二十粒为限,一日三次,开水送服,连服三至五天。(吴县《单方验方选编》)③治冻疮:剥辣茄皮,贴上。(《纲目拾遗》)④治毒蛇伤:辣茄生嚼十一、二枚,即消肿定痛,伤处起小泡,出黄水而愈。食此味反甘而不辣。或嚼烂敷伤口,亦消肿定痛。(《百草镜》)
各家论述1.《纲目拾遗》:辣茄性热而散,亦能祛水湿。有小童暑月食冷水,卧阴地,至秋疟发,百药罔效,延至初冬,偶食辣酱,颇适口,每食需此,又用以煎粥食,未几,疟自愈。良由胸膈积水,变为冷痰,得辛以散之,故如汤沃雪耳。
2.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:消宿食,解结气,开胃口,辟邪恶,杀腥气诸毒。
3.《百草镜》:洗冻疮,浴冷疥,泻大肠经寒癖。
4.《药性考》:温中散寒,除风发汗,去冷癖,行痰逐湿。
5.《食物宜忌》:温中下气,散寒除湿,开郁去痰,消食,杀虫解毒。治呕逆,疗噎膈,止泻痢,祛脚气。
6.《药检》:能祛风行血,散寒解郁,导滞,止泄泻,擦癣。
临床应用1.治疗腰腿痛:取辣椒末、凡士林(按1∶1)或辣椒末、凡士林、白面(按2∶3∶1)加适量黄酒调成糊状。用时涂于油纸上贴于患部,外加胶布固定。治疗65例,有效者25例,明显见效者23例,症状消失者 1例,无效16例。多数在用药后15-30分钟内局部发热,1小时后局部有烧灼感;部分病人有触电感。发热烧灼感常持续2-24小时,最长可持续48小时,并有全身热感和出汗。普遍在敷药后觉关节活动灵活柔软,有轻快感。检查可见局部充血、发热,少数病人发生皮疹和水泡。
2.治疗一般外科炎症:取老红辣椒焙焦研末,撒于患处,每日1次;或用油调成糊剂局部外敷,每日 1-2次。临床治疗腮腺炎、蜂窝织炎、多发性疖肿等共557例,用药2-10天不等,均有效果。
3.治疗冻疮、冻伤:取辣椒 1两切碎,经冻麦苗2两,加水2000-3000ml,煮沸3-5分钟,去渣。趁热浸洗患处,每日1次。已破溃者用数料包裹,保持温暖。治疗200例,治愈188例,有效8例,无效4例。治愈者最少用药1次,最多者 11次,绝大多数在5次以内。有溃疡形成者疗效较差,且洗时有痛感;发生在面部者因不便浸洗,疗效不及发生在手足者满意。有用辣椒30克连籽切碎,加入熔化的凡士林250g中,继续熬至翻滚后10-15分钟,滤去辣椒,再加入樟脑15g混匀。于冻伤初起时涂擦患部(已被者不能用),至局部有热感为止,每日2-3次。
4.治疗外伤瘀肿:用红辣椒晒干研成极细粉末,按1∶5加入熔化的凡士林中均匀搅拌,待嗅到辣味时,冷却凝固即成油膏。适用于扭伤、击伤、碰伤后引起的皮下瘀肿及关节肿痛等症,敷于局部,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。治疗12例,7例痊愈,3例症状减轻,2例效果不显。有效病例一般敷药4-9次。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以上就是辣椒的功效与作用的全部内容,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之用,切勿模仿及使用,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,身体不适时,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!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(http://www.liekang.com/)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3933150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作者小仓提供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907991599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cangchou.com/295459.html

(0)

相关推荐